close

“北京城”對話“胡同范兒”:歸根到底寫的是北京人的精氣神

中青在線訊(中國青年報·中青在線記者 蔣肖斌)2018年北京圖書訂貨期間,由北京出版集團北京十月文藝出版社主辦的北京文化主題活動“老北京城市范兒——作傢劉一達、寧肯對談”於中國國際展覽中心(老館)舉行。

《北京:城與年》是在北京胡同長大的作傢寧肯,對這座城市半個多世紀變遷的滄桑回憶。作者生於1950年代末,本書涉及的多種歷史文化事件和時間空間節點,打上瞭鮮明的地域和時代烙印。書中穿插著攝影傢陳惜惜多幅黑白作品:北京的市井風貌,老人兒童,高樓大廈與斷壁殘垣,都以黑白光影呈現。

著名京味兒文學作傢劉一達,從小長在胡同,對北京文化有著刻骨銘心的熱愛。《胡同范兒》一書收入瞭劉一達20餘篇散文作品。作者以原汁原味的北京語言,為我們描摹瞭一幅上世紀中後期老北京胡同大院裡的百姓世俗畫卷。胡同的地是土的,但天是藍的;胡同的墻是灰暗的,但人的心是亮堂的;胡同人的生活並不寬裕,但人們的生活卻過得有滋有味兒。

作為現代白話文學的發源地,經過近百年的發展,當代北京已經呈現出更加豐富多元的文學圖景。回眸中國現當代文學史,自“京味文學”的開創者老舍先生,到汪曾祺、鄧友梅、林斤瀾,再到肖復興、葉廣芩、劉恒、王朔……北京城在變,書寫北京城的作者在變,作者筆端的北京城亦在變。

2017年7月、11月,北京出版集團公司北京十月文藝出版社相繼推出寧肯散文集《北京:城與年》與劉一達散文集《胡同范兒》。一頁頁穿透筆端的記憶裡,有醇厚樸實的北京味兒,有人與城相互守望的脈脈溫情,亦有50後作傢對城之世態滄桑、人之內心風景的追問探尋。

寧肯

寧肯表示,一段歷史如果沒有特定建築形態,不管文字多麼豐富,都會讓人覺得虛空。北京僅四合院就有非常豐富的空間特點,這份獨特性如果拆掉瞭就非常可惜,“拆掉瞭這樣一個空間,就等於拆掉瞭你的記憶,拆掉瞭你的豐富性”。

“我們當然應該向前看,但往前發展的前提是自然且合理,而不是過於急切地和高樓大廈比肩。寫北京是要寫出北京的人,寫北京的人要寫出北京人的精氣神,要寫出北京人日常生活背後內蘊的精神鏈條。”寧肯說。

寧肯最近寫瞭兩本書,一本是《中關村筆記》,另一本是《北京:城與年》。《中關村筆記》通過大量的采訪和信息收集,來描寫他原先並不熟悉的中關村,從而開拓瞭界定北京的概念;而《北京:城與年》則在清理那段過往記憶的途中,幫助他更好地讀懂北京。“作為一個寫作者,北京給予瞭我太多無形的東西,我都照單全收,我為寫作而來。”

劉一達

劉一達表示,其實自己寫過不少有關胡同的書,主要目的還是想給後人,給那些沒有在胡同生活過的80後、90後、00後留下一點兒東西。“北京最多的時候有3000多個胡同。我曾寫過一部長篇小說《胡同根兒》,上下兩冊,70萬字。主要是想通過胡同裡幾個典型人物的命運、幾戶典型人傢的生活經歷,來反映北京這座城市的歷史變遷。《胡同范兒》面兒上寫的是胡同,其實歸根結底寫的還是胡同裡的人。”

劉一達認為,即便有一天,京城的胡同真的徹底消失瞭,但“胡同范兒”也依然會存在越南商標註冊費用,因為北京人不會消失,北京文化的根兒也不會消失。“一座文脈綿長的城市,不能沒有根兒;一座氣度雍容的城市,不能沒有魂。樹砍瞭,隻要有根兒,依然有一天會長成參天大樹。這就是胡同文化的魅力,換句話說,這就是真正的綿延下來的胡同的‘范兒’。”


新浪新聞公眾號註冊越南商標

更多猛料!歡迎掃描左方二維碼關註新浪新聞官方微信(xinlang-xinwen)

越南商標保護


arrow
arrow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lxp137zj99 的頭像
    lxp137zj99

    帽帽的預購清單

    lxp137zj9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